浙江省科协:“走进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带领公众走进“大洋”号科考船

日期: 2024-07-24 21:15:26 作者: 耗材

  120组亲子家庭踏上了探秘科考船之旅,一览“大洋”号的风采,亲身体验中国科学家在海上的工作环境,了解真实的海上科考生活。

  “大洋”号科考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4000吨级科考船,承担着海洋综合探测与科学研究的重任。孩子们和家长们在船长杨江志的引导下,踏上了一场充满惊奇与发现的科考之旅。

  参观途中,孩子们被邀请进入驾驶室,体验了一把“掌舵者”的感觉。看着操作台上的各色仪器表盘,仿佛看到“大洋”号在无垠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这次参观让我真正意识到海洋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比如声纳和水下机器人,探索未知的深海领域。我本来就对工程学比较感兴趣,原来在海洋领域也有这么多学问。”即将步入初一的俞睿源目光炯炯,兴奋地诉说着自己的感悟。

  孩子们还走进了海洋二所舟山基地,这是一个集深海科学研究、研发技术和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科研基地。基地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科研设备,从精密的测量仪器到精巧的水下机器人,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人类挑战深蓝的故事。科研人员向他们介绍,如何通过这一些设备为科考船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上的支持,确保每一次海洋探险都能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微藻种质库,科研人员对大家说,目前藻种库存有700多株微藻,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甲藻、硅藻和绿藻。“各位明白藻类有啥作业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能制作保健品,有的提到能够适用于化妆品生产。科研人员继续补充道:“微藻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们拥有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高效地吸收二氧化碳,参与生物固碳过程,同时还能净化污染的废水,保护我们的环境。”

  参观结束后,海洋二所副研究员张海峰和龙钰向孩子们讲述着海洋二所那些科考船的传奇故事。

  “大家知道‘大洋’号和‘向阳红10’号这两艘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张海峰向孩子们科普了两艘船的差异,“它们一个有鼻子、一个没鼻子!从专业上来讲,这是两种不同的船舶头部构型,‘大洋’号的船艏叫前倾(型)艏,而‘向阳红10’号,船艏处水下的位置则长了一个大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球鼻艏!”

  张海峰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科考船里的明星——“雪龙”号。“‘雪龙’号没有大鼻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张海峰对大家说,破冰船的航行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更重要的是,破冰船要通过船艏挤压、冲撞才能破冰,长这么一个大鼻子实在是影响工作效率,甚至还会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雪龙兄弟携手并肩,形成了我国当前“双龙探极”的新格局,对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

  龙钰讲述了海洋科学家是如何穿梭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与深邃莫测的海底之间,收集数据、分析现象,为解开海洋的层层迷雾而不懈努力。随后,龙钰着重介绍了海洋中一种特色鲜明的科研工具——Argo浮标。他解释道,Argo浮标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者,能够在海洋中自由上浮下潜,从表层至深海,持续不断地收集温度、盐度等关键数据。

  讲座接近尾声,龙钰用一碗“蛋花汤”比喻,他解释说,卫星海洋学家就好像我们吃美食前先拍个照,从高空俯瞰,捕捉海洋的动态变化;物理海洋学家则像是汤中的热气,探究着洋流的运动规律;海洋生态学家就像监测食品安全一样,关注着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海洋地质学家就像看碗结不结实,研究着海底地形的奥秘。这样的比喻,让孩子们轻松理解了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特点,更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科学的浓厚兴趣。

  浙江省科协倾力打造“走进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旨在深耕青少年科普教育,依托浙江省独特的“315”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与前瞻性的“9+6”未来产业布局,引领公众步入科技前沿,感知科技魅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共绘创新发展蓝图。202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走进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普形式,搭建起公众与前沿科技之间的桥梁,共同探索合成生物、基因编辑、脑科学和AI、氢能储能、空天信息、地空一体、元宇宙、深地深海等八大未来产业的创新脉络。(舟山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