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并于2011年4月15日上市。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主营业务为高端分析仪器产品技术为核心的研发、生产、销售,并具备多领域的方案解决能力,可以为环保、实验室、工业、食品、医药、生命科学、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提供分析仪器、信息化软件、运维服务、检测服务、咨询服务及定制化的创新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

  公司早期主要以化学法、紫外、红外等为技术平台,为环境检测和工业过程分析提供检测设备及相关服务,是国内最大的环保和工业分析仪器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公司于2015年将自身质谱业务单独分拆孵化,成立谱育科技子公司专注质谱研发,进一步加速了质谱仪器的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在质谱、色谱、光谱、化学、生物及前处理技术等方面开发出 70 余项技术平台,从技术储备期进入收获期。

  公司掌握底层核心技术,除了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环保、工业等传统优势领域,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针对半导体、生命科学、临床诊断等领域开发了多种质谱产品。

  公司 2016-2020 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从 23.49 亿元增长至 41.01 亿元,复合增速达 11.79%。2021H1 公司实现营收收入 13.69 亿元,同比降低 3.86%,系安谱实验子公司出表所致。

  剔除出表因素影响,公司 2021H1 同比增长 14.18%。从业务构成上看,仪器、相关软件及 耗材的销售收入占比最高,2020 年占比达 60.1%,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公司 2016-2020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 4.02、4.49、 6.01、0.40、4.89 亿元;净利润率从 2016 年的 19%降至 2020 年 13%,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大研发和销售投入并且受到 PPP 项目、商誉减值的影响;叠加效应导致公司净利润减少。

  如果我们观察企业经营现金流水平,2018-2020 年分别为 4.8 亿、5.1 亿、6.4 亿,呈现很良性的现金流情况。

  公司于 2021 三季报对外公布,将组织专门团队拟处置剥离 PPP 项目,此项举措将有助于公司资源的集中以及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

  科研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其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

  科学仪器是指科学技术上用于检查、测量、控制、分析、计算和显示被测对象的物理量、化学量、工程量和生物量等性质的器具或装置,是科学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其创新及制造和应用水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实力。

  根据SDI发布的《2015-2020全球分析仪器市场》数据,202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约637.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4000亿),2015-2020CAGR约为4.4%。

  仪器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学术研究,其次是制药工业、临床,三者占据超过40%的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数据从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细分领域看,生命科学、表面科学两个领域占比最多,分别占总市场规模的 26%和 13%,色谱、质谱、光谱仪和实验室设备占总市场规模的 37% 。

  市场发展速度来看,分析仪器中质谱仪器增速最高(CAGR2015-2020,7.1%),其次是表面科学仪器(5.6%)、生命科学仪器(4.9%)。

  从全球区域来看,目前实验室分析仪器的销售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据了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是欧洲,两者需求占全球仪器市场的三分之二。

  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亚洲各国对实验室分析仪器的需求不断提高, 而我国慢慢的变成了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分析仪器应用市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所预计,2020 年中国质谱市场为 120 亿左右,进口超过10000台套。如保守以国际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 7.70%为基础进行测算,我国 2026 年质谱仪市场规模将会达到约 190 亿元。

  根据中国分析检测协会数据,2018 年中国光谱仪市场规模 60 亿元,按 4%的国际市场增速预测,则 2026 年中国光谱市场空间约为 82 亿元;而根据 SDI 数据,我国 2018 年色谱的市场规模为 94 亿元,按 3.7%的国际市场增速计算,2026 年将达到 126 亿元的市场规模,则“三谱”5 年市场空间约为 400 亿元。

  我国高端科研仪器几乎被国际巨头垄断,面临卡脖子困境。目前,我国科研仪器厂家的主要生产方向仍是中低端仪器,质谱、色谱、光谱、电镜、核磁共振仪等在内的高端仪器几乎都被国际巨头垄断。

  根据仪器信息网统计的“2021 年全球仪器公司市值 TOP20 排行榜”,美国有 11 家科研仪器厂商上榜,日本上榜 4 家,德国和瑞士各上榜 2 家,英国上榜 1 家,未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

  在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立法形式限制关键核心技术向我国出口。美国出台的《商业管制清单》等文件包含了大量对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出口限制,涉及重要的科学仪器及其相关的零部件,影响深远。

  根据美国“两用”物品的商业管制清单(CCL)数据,有42.08%的清单条款涉及对科学仪器的管制,包括分析仪器、工艺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等十二类科学仪器是受管制范围较广的领域。

  其中,分析仪器是最多的一类;主要的种类包括生化分离分析仪器、质谱仪、光谱仪、色谱仪、显微镜、图像分析仪、X 射线仪、热分析仪、电化学仪、样品前处理和制备仪以及其他设备。

  我国仪器产业的自给率只有8%,远低于芯片与石油,是目前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也是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之一。

  以质谱仪为例,目前全球质谱仪市场主要被几家国际行业巨头占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赛默飞、丹纳赫、布鲁克、安捷伦、沃特世、珀金埃尔默、岛津等公司,大约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

  从需求来看,我国高端分析仪器市场极度依赖进口,近几年虽然逆差有所改善,但仍处于高位。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4-2020年我国进口质谱仪由44.7亿元提升至105.2亿元,进口依赖度由2014年的94.7%降至2020年的74%,呈现改善趋势。

  2020年,我国质谱仪进口数量为13889台,其中从美国进口的数量为4535台,占我国质谱仪进口数量的32.7%,是我国质谱仪进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虽然我国整体质谱进口依赖程度呈现降低趋势,但对于高端质谱设备仍然不具备替代实力。

  根据2020年1-11月海关统计的数据分析来看,2020年1-11月我国进口质谱联用仪为4641台,而出口仅为 20 台。高端分析仪器进口替代是关键所在。

  科学仪器是我国长期受限于人的领域,是我国五年发展计划中的重要板块。国家早年便通过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专项》、《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高端仪器设施方向)》、《产业技术再造和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专项 (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等多个专项支持自研科学仪器研发。

  今年,国家连续发布多项政策,包括但不局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十三五”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仪器仪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重大专项,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重要支持,国家层面仪器国产化决心坚定。

  国家财政部及各级财政厅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指导意见对国产质谱产品采购比例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推动采购国产科研仪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范围上基本覆盖了所有的质谱类型,给予质谱国产化重要支持。

  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分析时首先将样品离子化(带上电荷),然后利用不一样离子在电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把离子按质荷比(m/z)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能够获得样品的定性、定量结果,是唯一能确定分子量、确定分子式的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鉴别判定至关重要。

  质谱仪凭借高灵敏、高分辨、高通量等特性在各行各业存在广泛应用,如生命科学、半导体等领域。

  质谱仪一般由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记录系统组成;核心是离子质量分析器。

  质谱根据质量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并可与不同电离源相互配合提高检测效果。

  电离对于任何质谱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分析物的极性决定了离子源的选择,为此,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应用。

  离子源大致可被分为气相法、解吸法和喷雾法,每种方法对应多种离子源类型。样品电离后,必须将离子分离,这一过程在质量分析器中发生。

  质谱仪根据核心部件质量分析器的不同,可大致分为飞行时间质谱仪、四极杆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磁质谱仪等类型。

  有些类型的电离源和质量分析器可以很好地相相互配,因此实际应用上往往通过工程手段进行不同的排列和系统组合。

  常见的配对方式如MALDI-TOF、ICP-MS等,即离子源为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D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检测器为飞行时间(TOF)、四极杆质量分析仪(MS)的质谱仪。

  质谱之外,色谱、光谱也是最常见的分析仪器,其与质谱一样均可在多种领域被应用。色谱、光谱、质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种分析仪器的最大优势,现代科学通过将两种或三种仪器进行联用来分析样品,联用技术能够克服仪器单独使用时的缺陷。常见的联用方式包括将色谱与质谱联用,如气相/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LC/GC-MS、LC/GC-MS/MS)。

  公司创始人王健先生和姚纳新先生均为科研背景出身,王健先生先后在浙江大 学、斯坦福大学取得工程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回国创立聚光科技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二者浓厚的科研背 景奠定了公司扎实研究的发展底蕴。

  公司自创立初便确立了以掌握核心技术为核心的发展的策略,并一以贯之。截至2021H1,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5亿元,远超同业别的企业;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营收常年稳定在10%的水平,研发投入稳定。

  聚光科技作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专项”的主力军多次获得科技部863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专项等国家专项资助,累计承担3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积累了包括质谱、色谱、光谱、化学、生物及前处理技术在内的七十余项技术平台,研制数十款填补国内空白的分析仪器。

  谱育科技为公司早年独立成立的开发团队,专注于质谱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截止2021年8 月,公司研究和研发人员750名以上,占公司总人数的50%以上,硕博士学历占比70%以上。

  谱育科学技术研发团队经过多年高比例的持续研究与开发投入,完成了近二十项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研发和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积累了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

  在产品类上,公司已拥有较完整的质谱、色谱、光谱、理化等分析检测技术及气体、液体、固体等进样前处理技术;技术应用上,亦研制了实验室分析、现场化分析(便携、在线、移动)、自动化分析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组合,并持续推出技术领先的系列新产品,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全方位、专用化的“一站式”科学分析解决方案。

  公司掌握核心质谱技术,产品已经覆盖市面的绝大多数产品,并且不断加大研发,推陈出新,产品丰富度不断接近国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形成了有效进口替代能力。

  谱育科技是全国唯一拥有自主三重四极杆的国产厂家,填补了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国内空白,且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产品水平,是谱育科技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专项”支持下,历经 8 年的研发沉淀的成果。高额的研发投入和时间成本筑起了极高的壁 垒。

  以核心技术为平台,扩大细分检验测试领域。以往高端科研仪器主要被应用在环保领域,仅小部分应用在生命科学等科研领域。

  公司掌握高端质谱技术,经过 10 年的研发累计,针对不相同的领域的产品储备已经比较完备。

  已经不断渗透到临床、实验室、半导体等领域,未来有望打通全门类的检测,市占率稳步提升。

  与生化、免疫等传统诊断技术相比,质谱技术在灵敏度、特异性、多指标联检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既是生化、免疫等现有检测技术的补充,又是延伸,能大大的提升现有检验项目的精准度,也可检测其他技术不能检测的指标,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检测结果,正在多个临床应用场景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

  目前公司的 LC-MS/MS 和 ICP-MS 等质谱产品可直接应用于该领域。

  公司在临床质谱具备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能力,供包括前处理设备、质谱仪器、配套试剂、检验服务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

  近日,谱育 科技在 BCEIA 2021 重磅发布质谱流式细胞仪(EXPEC 7910 ICP-QTOF)、全光谱流式细胞仪(EXPEC 8100) 2 款生命科学新品,基于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应用解决细胞功能分析研究问题,持续推进生命科学与诊断赛道的布局。

  图 23:新品流式细胞分析仪助力深入布局生命科学赛道(左 EXPEC7910;右 EXPEC8100)

  公司结合高纯试剂、湿电子化学品、高纯晶圆和高洁净车间等的检测需求,以高度定制化、系统自动化为方向开发半导体行业专用的质谱在线系统,为半导体全产业链精密检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在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检验测试方面,2020 年底发布的新新一代 三重四极杆 ICP-MS 替代原有单四极杆产品可直接应用于半导体领域。针对半导体行业对洁净室 AMC 管控要求,亦推出了阴阳离子等一系列离线、在线检测设备及解决方案。

  公司亦与客户深度合作,将高端分析仪器的开发与行业客户的需求融合,深度定制开发,以差异化提升竞争力。

  公司开发出系列化的分析检测技术和进样前处理技术,适应便携检测、在线检测、移动检测、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等全新的分析检测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组合。

  公司全球首创的全自动实验室4.0,实现从制样、称重、前处理、自动禁用、分析、报表的全流程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分析,深刻解决我国临床质谱应用痛点;

  公司结合云平台技术,将传统分析过程的本地化,转为云端化、移动化,实现了在线实时检测、监控、管理、报警集一身的智能检测平台;

  公司创立多项世界首创检测应用,以移动(车载/船载)分析仪器为核心,可适用于液体、气体、固体等监测对象中多项指标的现场监测,可满足应急监测、日常监测、移动督查、现场 执法等多种应用需求。

  产品研发没有到达预期;临床、半导体领域进展没有到达预期;PPP项目回款没有到达预期;商誉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