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创新型科技公司向雄安新区转移、协同培育重点产业链、联合编制产业链图谱近期,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同步出台了《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2月12日上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决定》进行解读。本次《决定》共20条,京津冀三地将在科创领域深度握手,为协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水平发展的动力源注入法治动能。《决定》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三地将推动创新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内有序流动、科学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主任王荣梅介绍,《决定》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紧密围绕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对需要三地共同推进的事项,固化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明确工作方向和措施,为逐步提升区域协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供法治保障。
《决定》明确,三地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创新驱动,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共同体建设将遵循怎样的原则?《决定》明确,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创新功能互补机制,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推动创新资源在京津冀区域内有序流动、科学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地将怎么样开展合作?针对雄安新区,《决定》明白准确地提出,将集聚三地创新资源,推动雄安新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强多种模式的区域合作。三地共同支持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推动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推动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公司向雄安新区转移。
三地之间的合作也明确了不同的着力点,例如,北京与天津将唱好京津“双城记”,将北京科学技术创新优势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相结合,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北京与河北明确要将北京科学技术创新优势与河北环京地缘优势相结合,建立紧密的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格局;加强通州区与“北三县”的创新合作,推动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天津市与河北省则将围绕化工产业、生物制药、临港经济等加强创新合作。
三地将在哪些领域携手?《决定》聚焦协同创新重点领域,明确具体协同措施。首先是明确三地政府职责,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解决协同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明确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环节的合作措施,包括三地共建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围绕基础软硬件、先进通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脑科学、生物制药、组分中药等前沿优势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京津冀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一同承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开展区域内联合技术攻关;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决定》还明确了产业协作措施,包括三地协同培育重点产业链,联合编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协同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地将共建科技园区,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共同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创新园区生态。此外,协同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研发技术、产业培育、人才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为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多措并举培育创新生态,《决定》还从资源共享、人才教育培训、营商环境优化等角度给出了具体安排。例如,在资源开放共享方面,要一同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开放共享,推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合作。在人才教育培训使用方面,将加强高等学校联盟建设,深化职业院校合作;健全职称资格、职业资格区域内互认制度,实行职称评审结果互认,鼓励双向聘任;开展人才和项目合作,协同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在资金支持方面,《决定》指出,将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鼓励设立市场化基金,完善互认衔接的科学技术创新券合作机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协同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统一、资质互认、区域通办;共同建立异地迁移企业跟踪服务机制,解决企业面临的税收优惠、员工子女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
在法治环境建设方面,健全跨区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协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三地政策法规制定的沟通协作,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共同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从建机制、搭平台到促进成果转化,为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北京已采取了多项务实举措。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张志松介绍,北京积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其中,高水平推动中关村在滨海、宝坻、保定合作园区建设,积极促进北京科技服务标准、模式、技术向津冀延伸。截至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4913家;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1328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累计注册企业362家。为推动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于11月29日揭牌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共同设立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累计投入经费8700余万元,围绕轨道交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精准医学等领域资助177项基础研究合作项目。共同梳理并发布了1155家京津冀科学技术创新券服务提供机构(开放实验室)目录,积极推动企业或创业团队与三地研发检测服务机构开展合作。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目前已建立三地共享的分层次、分领域企业需求库。同时,支持建设中关村机器人中心国家智能制造等多个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布局开展河北国能朔黄铁路巡检、金隅水泥自动检验测试等10余个应用场景项目建设。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在天津、河北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成果转化中心,在产业集聚区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成立产业创新中心,将前瞻性、颠覆性成果引入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搞活区域内技术交易,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实现交易信息互通、成果资源共享。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5620项,同比增长6.6%,成交额653.8亿元,增长77.6%。
张志松介绍,北京积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载体,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8月30日正式揭牌运营。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企业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意向选址面积达1.7万平方米,意向入驻率超80%。
园区正式揭牌运营以来,充分的发挥中关村在资本、金服、科服等方面优势,组织11家中关村集成服务机构集中入驻园区,为公司可以提供一条龙式的入驻服务;通过打造“千企雄安行”产业交流平台,累计开展20余场产业交流活动,对接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北京地区企业合计1189家,占比59.3%。
同时,高标准开展雄安新区应用场景示范建设。目前累计投入近1500万元科研经费,引导社会投入4000万元,聚焦智慧城市、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支持了一批本市成熟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在雄安转化落地。
在雄安新区创新生态建设方面,北京着力打造资源集聚平台,组织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等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产业咨询创新资源向雄安聚集,与50余家雄安新区科技公司建立合作。
聚力打造品牌路演平台,整合优质社会资本向创新创业主体提供资金支持,累计支持超过30家企业路演,辅导完善融资路径及优化发展计划。协力开展创新对接平台,于11月30日在雄安举办中关村论坛系列技术交易活动,联合发布雄安新区新技术新产品需求,推介11项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及典型案例,推动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匹配雄安新区创新场景。
由香港艺术家及中小学生合作制作10座高达约4米的巨型木偶,以及逾250件嘉年华服饰及巡游作品在铜锣湾街头巡游。
从硬件布局打造数字技术、消费模式触网,到数字消费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各类智慧的数字工具正用便捷、可及且丰富的形式。
11月30日,2023年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暨湖北省第四届森林消防职业技能竞赛在宜都市举行,该省18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参演。
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伏虎村上罗屯,蔗农们在广袤蔗地里收割着一排排的甘蔗,为榨季开榨提供原料。该县甘蔗榨季将于12月1日开启,小小的甘蔗成为当地农户的“甜蜜”事业。
连日来,数万只候鸟飞抵黄河湿地山西永济段越冬。黑鹳、大鸨、大天鹅、灰鹤、白鹭、苍鹭、绿头鸭等构成黄河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