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入驻八角湾校区整体搬迁工作全面启动。

  同月,一辆辆满载烟台大学首批入住新校区学生的大巴车陆续抵达八角湾校区东门,四个学院学子开启了全新的校园生活。

  从打包搬迁到初入八角,从茫然无措到逐渐适应,从克服困难到昂首向前。在这一烟大发展的重要历程中,有这样一群师者,率先垂范,敢为人先,以身作则,情系学子,书写了一段段动人心弦的难忘故事,绘就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暖心画卷。

  2023年8月的深夜,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秦玉升教授的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他手捧着经过白天讨论后早已布满墨水标记的搬迁工作方案,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不断做着最后的比对、完善与修改。类似这样的夜晚与情形,秦玉升已不知经历过多少次。

  就在那个月,烟台大学八角湾校区四个学院整体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化学化工学院作为学校的重要教学科研单位,具有实验室数量多、实验仪器多、化学试剂多等特点。资产盘点、房屋分配、装潢改造、正式搬迁、安全检查……所有的环节都需要细之又细,精确无误,“搬家”并非易事。面对着这个复杂又艰巨的任务,秦玉升化身为学院师生口中未雨绸缪、无处不在的秦“超人”。

  早在2023年上半年,秦老师便已开始带领各专业、各科研团队负责人投入到搬迁前的筹备和搬迁方案确认工作中。实验室改造装修过程中每一个变更、每一处调整、每一项施工、每一次汇报,他都亲历亲为,无处不在,仅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00余间实验室的设计装修工作。

  资产盘点工作中,他组织进行了800余件大型仪器和3300余件常规仪器的资产盘点与整理分类。搬迁工作中,他亲自到现场监督并参与,耐心指导仪器的拆卸、打包、搬运与安装。搬迁结束后,他又冲在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线,组织安全检查,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

  “面对着新的环境和改变,很多同学甚至老师或多或少有着未知的不安,我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更周全一点,让大家更安心一点。”秦玉升如是说道。

  “这儿就是这儿!要像树一样种在这儿,不管你脚下是瓦片还是沙砾,都要结合这块土地的情况扎根,融入进去,生存发展,开花结果。”这是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玉平教授常常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说的一句话。

  师生们经常会在校园里看到这位年近花甲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实践路、教学路、东门、三元湖畔都是能与他偶遇的“常”所。而就在去年,他迎来了未知却有趣的新挑战。

  2023年8月,生命科学学院搬至八角湾校区,赵老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新的挑战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压力”。跨区上课需要提前在系统上预约好班车,然而,就算课程安排在第3-4节,赵老师也会坐最早的班车去往八角湾校区,课前他会到校园里走走。“如果第二天有课,前一天就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就怕误了早上七点的班车,给学生上课这件事,是万万不可耽误的。”赵老师说道。

  学生,学生,开口学生,闭口学生。赵老师几乎他每句话都以“学生们”开头,满心都是他的学生。“赵老师时常会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到学院东侧的全景阳台看海,了解大家的近期情况,询问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存在困难。他还会在课后和我们大家一起去梅园餐厅共进午餐。”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研究生孙雪菁说。他享受着在新校区与同学们一同成长进步的每时每刻。他会嘱咐学生注意饮食健康问题,也会督促他们日常学习中劳逸结合,要多走出去运动。

  他常常向学生讲起自己2004年刚来烟台大学时的情形。“当时的条件比不上现在,我也曾有半年时间不太适应”,但是烟台大学优渥的地理环境深深地吸引着他。如今搬到新校区,东门依旧是大海,让他有种亲切的熟悉感,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课前课后去海边转一转。这些简单的快乐时光,不仅为赵老师的教学生涯增添色彩,也让他的脚步几乎踏遍了八角湾校区每个角落。

  “这里有带自习室和电梯的宿舍、空调全覆盖的实验室和环境优雅宁静的图书馆,我们要利用好它们,不断学习,一起努力,在这儿像树一样扎根。”

  从清泉路到八角湾,时代在变,地址在变,一位教育者朴素的初心和使命却扎了根。

  搬迁后的这半年时间里,她近乎每周都会去学院的学生宿舍,时不时还会提上一兜生活用品和零食,对同学们嘘寒问暖,与同学们聊天谈心。每次课后,以温暖又耐心而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她,总是被学生们团团围住,或是回答同学们的学习疑惑,或是探讨专业课的学习建议,每天仅一节的课程,硬是让她过成了“早出晚归”。也正因此,她每次往返学校与芝罘区的家,都只能选择自驾,而她却乐此不疲,动力满满。

  “很担心低年级的孩子们不适应新环境,既然这样,那我就多做一点,多陪伴一点。”申慧玉这样说道。“每次谈完心,看着她们洋溢着灿烂笑容的青春面庞,我觉得什么都值了。”

  而她的温暖没有边界,除了低年级的同学,同样让她牵肠挂肚的,是这群大四毕业生。

  作为外203-1的毕业班导师,申慧玉最近着实是忙碌了起来。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她每天总是有着满满的“任务清单”,询问学生初试成绩、缓解学生复试压力、安慰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并提出调剂建议与方案、搜集推荐就业岗位、指导毕业论文撰写……“毕业季学期难关多多,但一想到有申老师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外203-1班张立薇说,“我们都叫她‘申妈妈’,她让这里真的变成了温暖的家!”

  六月份,又将是申老师最幸福的日子,一封封录取通知书欢快着飞舞着从四面八方寄来,一张张喜悦的面孔吵闹着活泼着来办公室向她报喜,一份份深切的惦念沉淀着陪伴着学子们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里实验室各方面条件都比在主校区时好,建筑功能设计更加合理,空间更充足。以前学生在实验室里坐不开,现在每个人都有工位。有足够的收纳空间后,我的仪器不用叠放了,可以平铺在桌面上,科研效率较以往极大的提升升。”他说道。

  今年已经是季道德在职的第19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原生动物学,目前正带领团队研究莱州湾原生动物的多样性。“搬到新校区后,距离采样地更近了,能够立即处理检测样本,实验数据也会更加准确。”在这里,他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然而,他的欣喜和乐观从不“独享”,总是与自己的学生分享快乐。平时去莱州湾海边采完海泥样本后,他经常会满足学生们的小小“私心”,开车带他们去商场逛街吃饭,给大家买水果零食带回来解馋。而在抽取海泥的过程中,他却总是命令学生“不许插手”,独自承担这件重体力活,久而久之,季道德的肩膀出现了一定劳损。

  “季老师在我们心中就是一个‘暖男’,因为有他在,在新校区时时刻刻都感到安心愉快。”海洋学院研究生张建峰说。

  对学生的呵护,似是慢慢的变成了了季道德的习惯性行为。自学院搬迁以来,他每天必来学院实验室指导学生,除非有开会、出差等特殊情况才会缺席,否则就算是暴雪天气,他也一定要来。

  “学生在哪儿,我就理应在哪儿。他们学习和生活更有效率、更加舒心,是让他们在新校区大展身手、施展拳脚的基础,我要帮他们守好这一关。”季道德如是说。

  此外,他还一直努力在做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他认为,年轻老师潜力大,八角湾校区完善的科研平台将会助力他们更好地发展。他也希望更多的年轻老师加入进来,真正在八角湾校区扎下根,成长为中坚力量,闯出一片新天地。

  这片新的热土上,来自师者们取之不竭的乐观主义与奉献精神正滋润着一股以烟大为名的青春力量升腾而起。